人人都能拍好「蚁人 3」,除了漫威|速递
一个恐怖故事:
也许人人都能拍好《蚁人 3》,除了漫威。
(相关资料图)
当你看完一部电影,你会生出一种自信——这片子换你来拍,都要比导演拍得好。
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就是这么一部电影。
该片改编自漫画《Ant-man and the Wasp:Lost and Found》。
有一种错误概念,就是蚁人的故事只能小打小闹,不能承接庞大的世界观。
其实不然。
蚁人与黄蜂女的漫画故事最不缺世界观,且充满想象,他们既能缩小到亚原子,也能巨大到围观地球。
而电影或许叫《蚁人女婿与黄蜂岳母:我的冤种闺女 / 孙女》更合适些,空有 " 量子狂潮 " 的名,跟量子力学压根没什么关系。这不是一期影评,而是简单盘点漫画原著的精彩之处。《蚁人 3》的好坏就交由大家在留言区说吧。
而我想告诉大家这部电影想拍好,其实很简单,照抄漫画就行。
开头怎么拍?
这几年,不论什么危机,几乎是 " 复二代 " 主动或被动地捅娄子,大有喧宾夺主之势。
荷兰蛛召唤多元宇宙,铁心暴露海底国度塔罗肯、女鹰眼单挑黑帮、寡妹差点误杀鹰眼 …… 和凯西间接导致一家子被吸进量子领域。而这本漫画中,凯西的戏份并不多,只出现在了开头结尾。她依然是主角团掉入量子领域的原因,但关联并不大。
捅娄子的不是凯西,而是蚁人。
原作漫画很好看,故事更聚焦于蚁人与黄蜂女两个人的冒险。
为了给女儿凯西一个生日惊喜,蚁人去外太空采了一朵外星生物花给凯西。
他求助黄蜂女,开启量子穿梭流,闪现回家,以防错过凯西的生日。果然出了意外,蚁人与黄蜂女阴差阳错困在量子领域。
这段戏编排得很紧张,很有《蚁人 2》黄蜂女追车虐歹徒的刺激感。
蚁人误入量子领域,传送流几秒钟就会消失,黄蜂女当机立断换上套装追上这股即将消失的传送流。电光火石间,黄蜂女缩小穿过茫茫人流,辗转大小车流,极速狂飞才赶在传送流消失前进入量子领域。
相比之下,这段比电影开场要刺激紧张得多。
量子领域怎么拍?电影另一大诟病:量子领域的画风,和《银河护卫队》差不多,跟去外太空没什么区别。
这是电影导演、编剧想象力的贫瘠,但凡抄一下漫画,都会丰富得多。
蚁人与黄蜂女初到量子领域,见识到了各种奇异生物,气态、固态、液态都有。二人刚到量子领域,就发现一个红色气态的怪物在追杀其他颜色的气态生灵。
蚁人试图物理攻击,无效;黄蜂女激光扫射,不疼不痒;平时的攻击手段根本无效。黄蜂女察觉到这个怪物在吸食其他气态生灵的颜色,她猜测这些生物可能是由光组成的。
斯科特调整黄蜂女腕部激光枪的参数,再用皮姆粒子放大成激光炮,成功消灭怪物。
仅从第一场打斗,你便能感受到漫画编剧的思考。量子怪物呈现出波粒二象性,黄蜂女才能猜出这个怪物是光组成的。
斯科特要放大激光枪攻击性,才用到皮姆粒子。
男女主都是有知识、有脑子的。
这些都可以直接拿来拍电影用,并不需要编剧构思那些平庸的原创内容,漫画里就有很多量子领域的奇观。
如何挽回变大变小的趣味
《蚁人》前两部一大乐趣在于,蚁人、黄蜂女变大变小制造许多笑料,有了现实参照物,你能直观地感受到变大变小的妙用。
而电影里,主角团进入量子领域,失去现实参照物,变大变小的技能就没有那种差异感的乐趣了。可漫画并没有完全放弃这种差异感的刻画,来看看漫画编剧是怎么做的——
杀死红色怪物后,爆发出的红色光芒污染了黄蜂女的眼睛,导致失明。
蚁人决定在黄蜂女做眼部手术,黄蜂女巨大化,方便蚁人钻进她的眼中一探究竟。
不料这时,黄蜂女遭遇量子土著居民攻击,导致无法维持巨大化,开始迅速缩小。而此时蚁人被黄蜂女眼中的 " 红血丝 " 所阻挡,如果无法及时跳出,蚁人会撑爆黄蜂女的眼睛,甚至头颅!
千钧一发之际,蚁人挤到了黄蜂女的泪小管,眼看泪小管也越来越小,他叫黄蜂女回想自己童年悲惨经历,尽快哭出来。
此处闪回了黄蜂女的诸多不幸童年记忆,黄蜂女泪如雨下,蚁人在最后一刻被冲了出来。稍晚一秒钟,黄蜂女的眼睛就保不住了。
蚁人原本可以多牛逼?可能性风暴是全片最有创意的一段,是本片为数不多备受好评的桥段。
而在我看来,全片最可惜之处就是蚁人分身名场面。
跟漫画相比,这段并没有发挥出原漫画的精妙之处。
漫画里,分身的是黄蜂女,并非蚁人。由于两人被困量子领域太久,逐渐成了活的量子微粒,黄蜂女分裂出无数分身。
在量子力学中,量子微粒不存在于任何一种状态,而是同时处于所有态的叠加态,即薛定谔的猫。
因此,黄蜂女成为了本体所有可能的总和。
她相当于拥有了预知能力,能看透自己的所有可能。
蚁人提出建议,既然如此,何不借用这种 " 能力 ",预测出返回主宇宙的路线呢?
于是,二人穿越了量子宇宙的不同领域,经历了各种量子奇观,终于平安回到主宇宙,蚁人错过了女儿的生日,但是把外星花全须全尾的送给了凯西。而电影里的蚁人分身,除了搞笑和搭人梯,没有任何其他作用,浪费了可能性风暴这个创意。
结局怎么拍?估计大家都有同感,电影最后,你以为蚁人与黄蜂女为了阻止康,错过了穿越传送门回家的机会,被困量子领域。
没成想不到半分钟的功夫,凯西敲敲键盘就打开了传送门,接爸妈回家。
这传送门开得跟地上捡的似的。
其实《蚁人 3》原定结局就是蚁蜂夫妇被困在量子领域,但试映场的观众认为太过悲惨,漫威重拍了结局。这才导致现在的结局如此儿戏。那么漫画结局是怎么设置悬念的呢?
我们来看——
一周后,蚁人与黄蜂女以为一切平安无恙,相约一起看球赛,突然蚁人被棒球打中了脑袋,黄蜂女做出了同样被击中的动作。
两人诧异地看向彼此,难道从量子世界回来,还有副作用吗?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?
蚁人与黄蜂女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。
不知大家是否会觉得这个结局更有趣?至少我个人感觉,如果直接按漫画拍,电影不一定很优秀,但一定足够精彩。
而我上述提到的也仅仅是漫画精彩之处的冰山一角。
漫威 " 烂 " 的原因在哪里?
如果以后漫威作品都是《蚁人 3》的水平,我不夸张地说,以如今电影工业化的成熟度,此时看到这里的很多人都有可能做到这种完成度的作品。
我现在严重怀疑,电影编剧压根没认真看漫画,你照抄都要比现在的故事有意思。
包括《黑豹 2》,电影里的瓦坎达看着并不比非洲城市强多少。
可你只要看过漫画,就知道瓦坎达有着高度文明化的城市。漫威似乎失去了静心看书的沉稳感,更失去了曾经的工匠精神。曾经的漫威有斯塔克工业以及天才托尼带来各种新奇装备,
以及神盾局高科技航母、昆式战机。现在一个小女孩就可以造量子通道,高中实验室就可以造血清,车库就可以造钢铁战甲,抽一管血就可以把神盾局没攻克的绿巨人技术攻克 ……目前,原来的 CEO 上台后决定提高漫威作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,希望改好吧 ~只是如今 MCU 作品质量的下滑只让我觉得诡异,这些电影想不拍砸很简单,该抄漫画的地方照抄就可以了。